|
|
我国安检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历程 |
来源:西安强发电子 发表日期:2018/5/22 浏览次数:2755 |
相对美国、德国、芬兰、俄罗斯等传统的安检或辐射成像技术先进国家,我国安检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制造销售的起步时间非常晚。最初在我国的安检市场上,无论是大型系统还是小型设备,均完全依赖进口,国内企业所能做的相关工作只是为进口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、维修。我国真正开始有自主安检设备供给的时间点是1998年,标志性事件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(同方威视前身)联合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共同研发并交付至天津港的“海关集装箱大型物品检测系统(FG9000)”。该系统是从1996年开始研发的,当时只是为响应国家打击走私的政策号召,制造出的一台为某品牌进口产品做补充的备用设备。此时只能算是我国安检行业出现供给萌芽。
我国真正意义上出现安检企业并形成产业是在1999年。因该年发生美国空军轰炸我驻前南联盟大使馆事件,我国取消了一批与德国海曼签订的安检产品采购订单。为满足当时国内的检测需求,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、原公安部一所、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等事业单位和高校共同努力,于同年底批量制造同类安检产品11套(台),交付4套。
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随着我国与北约国家的关系缓和,国外品牌的安检设备重新进入我国市场,但此时,我国的从业企业已发展到30余家,产品已做到从小型手持设备到大型高能检测设备的全覆盖。因为我国安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,性能指标已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,同时依托客观的成本优势,国内市场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,而进口产品因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,定价权丧失,其价格也比上世纪末下降三成以上,最多的下降近六成。
|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|
|
|
|